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看不見的紅樓夢
The Invisibl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開課學期
111-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廖咸浩 
課號
FL3296 
課程識別碼
102 371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普304 
備註
A12: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當代理論重新詮釋紅樓夢,讓本書在傳統上被忽略的真正寓意得以重見天日。故本課程不但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細讀紅樓夢,同時也將進一步對本書成書的社會背景與條件予以重建,以便更進一步剖析本書的寫作意圖與寫作方式。故本課程將擺脫傳統上以紅樓夢為個人羅曼史或家族興衰史或晚近去脈絡的「純文學」的閱讀窠臼,改以後現代主義(後設小說)、成長小說、國族寓言、後殖民理論、精神分析等當代理論為切入途徑,將作者所設下的迷團抽絲剝繭逐步拆解,以穿透表面的「假語存言(賈雨村言)」,全面再現所「隱去的真事」(甄士隱去)。 

課程目標
讓同學能學得具有當代意義的文學閱讀方式,也能經此理解文學詮釋必然涉及創作時的生產條件(包括個人及社會),與當下的視野的互動。並經由透視紅樓夢療癒創傷的企圖、「後設小說」的架構、國族寓言的本質,而能獲得對此書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只局限於文字表面所描述的個人羅曼史或家族興衰史。 
課程要求
積極參與討論,分組報告,課外閱讀,期中考,期末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紅樓夢 (程乙本對照甲戌與庚辰)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
 
參考書目
(請詳列每週學生應配合閱讀之篇章) Please list the reading on a weekly basis
廖咸浩,《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17。
Jameson, Fredric. “Third-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tinational Capitalism,” Social Text 15 (1986): 65-88. JSTOR. Web. 15 Aug, 2000. http://www.jstor.org/stable/pdfplus/466493.pdf?acceptTC=true.
Moretti, Franco. The Way of the World.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0.
Waugh, Patricia. Metafic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 London & New York: Methuen, 2003.
柯慶明,〈愛情與時代的辯證─《牡丹亭》中的憂患意識〉,收入華瑋主編,《湯顯祖與牡丹亭》。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頁15-58。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1981。
余英時,《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台北:允晨文化,2011。
張春田,〈不同的「現代」:「情迷」與「影戀」─馮小青故事的再解讀〉,《漢語言文學研究》2011年第一期(2011),頁34-48。
孔定芳,《清初遺民社會:滿漢異質文化整合視野下的歷史考察》(武漢:湖北人民,二○○九)。
余英時,《方以智晚節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二○○四)。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一九八一)。
余英時,《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台北:允晨文化,二○一一)。
李明輝,〈朱子對「道心」、「人心」的詮釋〉,收入蔡振豐編,《東亞朱子學的詮釋與發展》(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二○○九),頁七五─一○○。
周汝昌,《紅樓夢新證》(北京:人民文學,一九七六)。
周汝昌,《獻芹集》(太原:山西人民,一九八五)。
林月惠,〈朱子與羅整菴的「人心道心」說〉,收入蔡振豐編,《東亞朱子學的詮釋與發展》(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二○○九),頁一一一─五六。
張愛玲,《紅樓夢魘》(上海:上海古籍,一九九五)。
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台北:聯經,一九七九)。
廖肇亨。《忠義菩提:晚明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二○一○)。
司徒琳主編,趙世瑜等譯,《世界時間與東亞時間中的明清變遷:從到清時間的重塑》上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二○○九)。
劉夢溪,《紅樓夢與百年中國》(台北:風雲時代,二○○七)。
潘重規,《紅樓血淚史》(台北:東大,一九九六)。
潘重規,《紅樓夢新解》(台北:三民,一九九○)。
潘重規,《紅學六十年》(台北:三民,一九九一)。
顧誠,《南明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二○一一)。
龔鵬程,〈紅樓猜夢:紅樓夢的詮釋問題〉,《紅樓夢夢》(台北:臺灣學生,二○○五),頁四一─六八。
蕭敏如,〈清初遺民《春秋》學中的民族意識─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主的考察〉,《臺北大學中文學報》五期 二○○八年九月,頁一九三─二三二。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Mid-term exam 
35% 
 
2. 
final exam 
35% 
 
3. 
participation in class discussions 
10% 
 
4. 
group report 
2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導言:紅樓夢研究概況及其盲點 
第2週
3/2  訓誨或諷刺:警幻仙子,何幻可警?  
第3週
3/9  寫實與寓言:真事隱去,假語存言 
第4週
3/16  華夏與夷狄:南北並提,白雪紅梅

 
第5週
3/23  前緣與偶然:兩重神話的兩種起源 
第6週
3/30  天理與人心:東方的成長小說 
第7週
4/6  當下與回憶:回憶錄中的國族寓言 
第8週
4/13  期中考 
第9週
4/20  藝術與人生:以詩樂園重建失樂園 
第10週
4/27  可親與應憐:菁英中國與庶民中國 
第11週
5/4  意淫與肉淫:寶玉為何是第一淫人 
第12週
5/11  獨沽與兼美:黛玉與寶釵的同體 
第13週
5/18  中國與異域:寶琴的真真國傳奇 
第14週
5/25  宗教與政治/禪宗是勘破或入世? 
第15週
6/1  婚姻與獨身:千古艱難唯一死? 
第16週
6/8  期末考